【建党95周年】
【三台党史】红旗飘扬:迎接三台解放
2016-07-07 11:30:17 来源:三台电视台 【字体:小 大】
学习地方党史 圆梦美丽三台
第十一期
|
红旗飘扬:迎接三台解放
(五)建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1947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开展国统区农村游击战争的指示,要求有步骤地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革命的最后胜利。1948年8月,王叙五代表川北工委参加中共上海局在香港召开的关于开展以群众武装斗争为中心的学习会。1949年1月29日,川北工委在中江召开紧急会议。王叙五在会上传达了香港会议精神,研究了配合解放,组织武工小组开展游击活动,加强策反争取上层人士,打入地方武装掌握枪杆子等工作,并要求所属党组织迅速落实,加紧工作。
西峰武工队的成立 1947年12月中共三射工委成立后,积极开展统战策反工作,到1948年8月,先后控制了菊河乡民团自卫队、象山乡警队、安居乡警队。1949年2月,为认真贯彻落实川北工委中江紧急会议精神,中共三射临时工委开始组织筹建武工队。3月,王叙五到三台西峰工委指导,提出当前党组织的任务是 “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以小股活动为主,逐步发展壮大,使武装斗争在配合野战军作战中发挥重大作用”,并介绍了海南岛建立武工队的斗争经验。西峰工委遵照王叙五的指示,挑选了10余名身强志坚的党员,配备了十几支长短枪,4月,正式成立西峰工委武工队。为加强武工队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技术训练,9月,西峰工委在安居乡枸林湾举办两期武工队骨干训练班,共培训骨干30余人。同时通过党员集资购买、办秘密军工厂、发动开明人士捐赠、打入敌人内部搞“枪换肩”、争取乡警队、自卫队投诚等办法加强武器装备,壮大武工队伍。到1949年10月,武工队由最初的10多人枪发展到60多,并掌握了地方保甲枪支200余支。
川中游击纵队的成立 1948年至1949年,与三台相邻的中江、射洪、蓬溪、遂宁等地也相继建立了武工队。为了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狙击国民党溃军、解放各乡镇,1949年10月,川北工委决定把各地武工队组建成游击纵队,在党组织控制的三台象山乡(石板滩)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中游击纵队司令部,统一指挥三、射、中、遂、蓬五县游击队,司令部下设秘书处、政工处、财粮处和警卫队,并草拟了公告,刻制了印章、吊牌等。11月8日,川中游击纵队司令部成立大会在象山乡小学举行。王枫(王子度)任纵队司令员,梁华璁任政委;游击纵队下辖9个支队:司令部警卫队,遂宁第一支队,蓬溪第二支队,中江第四支队、第九支队,三台、射洪第十一支队、第十三支队、第十五支队、第三支队。大会确定以五星红旗为队旗,任命了各支队队长和指导员。
司令部成立大会召开后,三射工委所属武工队迅速组建成游击队。西峰工委武工队组建为十五支队;金家、富丰区委武工队组建为十三支队;柏树乡武工队组建为三支队;太镇工委武工队组建为十一支队。各游击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游击活动,队伍逐步发展壮大。到1949年12月,三台县境内的十五支队、十三支队、三支队由最初的200多人,扩大到600多人。
三台游击队参加的主要游击战 1949年 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第二、第四野战军部队相继进入川北地区,三台各游击支队号召群众征粮支前,积极开展游击活动,消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参加的主要战斗有:
【柏树垭战斗】 12月5日,国民党薛敏泉部八十师廖宗泽师长率4个团及师直属部队沿三台县古井、新建一带向柏树垭方向溃退。三射工委领导第三支队和柏树乡民主人士所掌握的地方武装相配合,在柏树垭一带围困阻击溃军。游击队采用“口袋战”和打打停停、攻心瓦解的战术困扰敌军。17日上午,既无援兵又无给养的敌军主动请求谈判。随后,在解放军四野镇江部队二支队和十五支队的支持下,3名解放军战士和十五支队的戴荣科、梁紫来、黄存美、孙明伦等20多人组成代表团,前往柏树垭谈判。廖宗泽师长率部起义投诚,全部人员武器交二野镇江部队二支队46大队接管。柏树垭一役,迫使3000官兵缴械投降,缴获长短枪2000余支,轻重机枪350余挺,各种口径大炮500余门,弹药2000余箱。
【解放南路乡镇】 1949年12月11日,三射工委书记梁斗枢和川中游击纵队司令部政委梁华璁到景福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放乡镇、夺取政权的行动方案。12日,十五支队在梁斗枢、梁华璁指挥下,开始解放三台南路乡镇。游击队首先抢占景福场镇的重要关口,接着派景福支部委员谌和中向景福乡乡长蒋秉奕讲明形势和我党的政策。当晚,景福乡和平解放,成立三台县景福乡解放委员会。13日,十五支队向西挺进,和平解放了安居乡。十五支队在安居乡拜佛垭集中后,整编为三个中队。之后,梁华璁、谌浩存带领部分游击队回到景福乡,经乐加、中兴等地到射洪,而后返回景福,负责给解放军镇江部队调运粮草,处理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人员的资遣等问题;戴荣科带领部分游击队解放了菊河、中江县的石龙、通山、广富等乡;孙登寿带领部分游击队转战千子、万福等地,沿途解放了观桥、新生、两河等乡镇。十五支队共解放三台南路的金家、景福、安居、菊河、千子、乐加、观桥、西峰、中兴、新生、两河等11个乡镇。
【苍山围歼战】 1949年12月6日,国民党遂宁专署李泽民率领保安大队和遂宁县中队四五百人向成都方向逃窜,李泽明一部绕道到三台,另一部由王长权、殷增盛带至中江县广富乡。8日,川中游击纵队第四支队在仓山镇阻击敌军,因缺乏弹药主动撤离。敌人占领仓山后,捕杀革命群众60多人,还扬言要攻打“土共巢穴”象山,活捉王子度等人。12日,王子度根据驻遂宁解放军二野十一军二十三师首长指示,决定将三射工委所属的十一、十三、十五支队调集象山,配合第四、第九支队迅速围歼盘踞在仓山镇的保安警察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为四野镇江支队西进扫清障碍。13日,国民党孙元良残部窜犯三台新生乡,妄图消灭游击队。十五支队队长孙登寿带领游击队在观桥、新生击溃了孙元良部一个营,阻止了敌军南犯象山的企图。18日,十一、十三、十五支队和三台盐警起义部队共1000余人到达象山。19日,战斗打响,敌人受到两倍于他们的游击队的南北夹击。20日,敌人被迫放弃仓山,逃往中江积金乡重石山。在过境的解放军四野镇江部队二支队的配合下,围歼残敌,敌人全部缴械投降。李泽民残部也在中江境内被四野镇江二支队俘获。
解放战争时期,三台各游击支队在川北工委和川中游击纵队司令部领导下,分化瓦解敌人,消灭国民党残余武装,维持地方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宣传党的新区方针政策,支援解放军,不仅打乱了国民党中统局“在遂宁建立联络川中策应川北的中心据点”的应变计划,粉碎了国民党胡宗南部在川中山区建立“根据地”的阴谋,而且配合了解放军在川西全歼国民党军队、迅速解放川北各县的战略计划。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和支持下,三台地区的农民、工人、学生和民主党派,革命热情高涨,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丁、抗粮、抗租、抗税和“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民主运动,迅速汇入人民解放战争第二条战线的洪流,加速了革命胜利的进程。
1949年12月29日,三台解放,从此,三台人民成为自己家园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三台地方党的历史也由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始抒写新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