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加速实现“三大倍增”
2016-12-14 16:52:32 来源:三台广播电视台 【字体:小 大】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进“11331”发展战略落地生根,着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全面提升我县经济规模、质量、效益。12月9号我县召开工业强县暨投资促进大会,落地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吹响工业强县的“集结号”,奏响工业强县的“最强音”。“工业强县”战略远期目标是如何制定的?产业布局是如何设计的?在具体实施中又有哪些创新举措?《共谱工业强县大篇章》系列报道,今天专访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林国忠,一起解读我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方法步骤。
在全面贯彻落实“工业强县”战略部署中,我县是坚持怎样的指导思想呢和基本原则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工业发展的精神,认真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高举“工业强县”大旗,围绕构建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三年大提速、五年大跨越”,实现“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迈进。坚持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效益质量、创新驱动、坚持集约集聚、开放合作以及绿色低碳五个方面。
在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上是怎样的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总体上按照“一园二区两带”格局布局工业发展。“一园”就是大力发展三台工业园区;“两区”就是重点发展梓州产城新区和芦溪工业集中区,对梓州产城新区重点建设“绵阳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芦溪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绵阳大健康产业园”;“两带”就是发展壮大涪江流域和成南巴高速公路沿线两条工业经济带。
在11月28日三台工业园区举行干部大会上,县委决定对原三台工业园区两江工业集中区、芦溪工业集中区进行整合,成立四川三台工业园区。县委书记马辉强调,要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工业园区建成全县开放开发的桥头堡、发展模式创新的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筑巢才能引凤,未来我县在园区建设有着怎样的举措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首要的就是全面加强园区建设。首先是大力推进园区综合改革,实现封闭运行,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加快实施园区基础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激活园区发展内生动力。其次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组建工业投资(集团)公司,做实做强工业投资平台载体,发挥工投公司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投入、基金建立、企业融资等方面作用。
在全县工业强县暨投资促进大会上,三台工业园区被确定为绵阳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和绵阳健康食品产业园特色园区,这为我县传统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传统产业在我县工业中的占比较高,如何做优做强?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一是构建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开展强链补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做大纺织服装产业,建设“绵阳高端纺织服装产业园”,打造“中国产业转移服装示范园区(职业装)”。二是做优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抓好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强力推进麦冬大健康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绵阳大健康产业园”。三是引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瞄准汽车摩托车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设备、高性能泵阀、磨具、农业机械等领域,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发展壮大。
未来我县将如何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企业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一是鼓励企业在工艺、技术、质量上下功夫,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引力度,着力培育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三是实施“涌泉计划”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每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70户以上。四是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研发、产业链、市场、技术标准联盟,构建产学研配套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建设,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促进科研和科技成果进一步转化。
根据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县纺织服装产业将实现总产值60亿元,大健康食品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2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战略性新兴企业达到25家,孵化园区面积达6万平方米,新建成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5家省级技术中心,培育1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四川省著名商标、2个四川名牌产品。
要推进工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强化要素保障都十分重要,未来,在这两方面,我县有怎样的举措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牢固树立“重点抓工业、关键抓项目、突出抓招商”理念,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梳理传统优势产业项目、包装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整合全县招商力量,大力开展招商,切实增强招商实效。要素保障我们将在产业扶持奖励政策落实、融资激励机制、要素配置保障、政务服务环境优化等四个方面发力,全力支持企业发展,营造亲商、安商、富商氛围。
总体战略目标是怎样的?2020年我县工业将达到怎样的愿景呢?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 林国忠:到202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计划达到300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9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达到23%,工业对GDP贡献率达到30%。希望到2020年底,我县工业总体竞争力达到绵阳市内一流水平,建成中国西部纺织服装基地、大健康食品产业基地、川西北具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制造强县。
(唐辉 王璐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