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95周年】
【三台党史】涪江怒涛: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一)
2016-07-01 16:05:10 来源:三台电视台 【字体:小 大】
学习地方党史 圆梦美丽三台
第六期
|
涪江怒涛: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
(一)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三台党组织自1935年被破坏后,到抗日战争初期,只有几名党员隐蔽下来。1939年1月,三台党组织恢复重建,并坚持战斗到抗战结束,前后历时6年。
1938年秋,成都党组织先后派党员屈义生等到三台活动。1939年1月,成立中共三台特支,书记王朴庵,直属川康特委领导。10月,川康特委调侯方岳到三台,组建了中共三台中心特支,书记侯方岳。中心特支统一领导三台、中江、射洪、盐亭、德阳、绵阳、罗江、安县、江油、彰明、梓潼、剑阁、平武、北川等10余县党的工作。中心特支成立后,以三台、中江为基地, 沿川陕公路线发展党员,在沿线的德阳、罗江、绵阳、梓潼、国立六中校本部及其4所分校发展建立了党组织。随后,党组织发展到射洪、江油等地。同时对三台境内党支部作了调整和新建。1940年春,中心特支区域所属党员发展到162人,超额完成了川康特委下达的发展10倍党员的任务。
1940年3月,国民党在成都制造“抢米事件”,三台境内敌特活动十分猖獗,中心特支领导人身份暴露,先后转移。6月,川康特委将中心特支区域的工作交黄友凡负责。为了增强三台党的领导力量,川康特委从成都调郑祖枢、范天觉(田牧)到三台,协助黄友凡开展工作。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下,中心特支在斗争中不断巩固和发展党的组织。到1940年11月,先后建立了射洪、中江、绵阳、德阳、罗江、江油、梓潼、绵阳新店子等8个特支,中心特支党员216人,基层支部20个,支部以上干部42人。其中三台县境内党员104人(不含已转移外地的党员),支部14个,支部以上干部16人。年底,县内党员107人,支部以上干部17人。
1941年2月,中心特支负责人黄友凡暴露,转移中江土门寺,川康特委派张文轩负责中心特支区域的工作。张文轩到三台后,立即调查组织破坏情况,清理组织关系,疏散有横的关系的党员。3月下旬,川康特委秘书长李维向张文轩传达了南方局关于贯彻党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和成立川北工委(书记李维)的指示,对各地干部作了调整。8月,调张光昭负责三台中心特支区域党的工作。
1942年5月,李维到三台向张光昭传达南方局关于 “三勤三化”(勤业,勤学、勤交友;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指示。张光昭对各地组织进行清理整顿,组织基本稳定下来。1944年5月,南方局调王叙伍负责中心特支区域的工作。王叙伍到三台后,继续执行“三勤三化”政策,将大批党员干部转移疏散隐蔽起来,实行单线联系,党的活动转入秘密状态。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1941 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国民党在其统治区内加强特务统治,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抗日民主运动,致使我党大后方的组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国民党接二连三掀起反共高潮的严峻形势下,三台党组织运用党的策略,以超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继续发展党员、积蓄党的力量,培养、输送干部,领导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为党的建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