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天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庆建党95周年 > 三台党史

【三台党史】野火春风:中共三台党组织的创立和土地革命风潮(三)

  
学习地方党史 圆梦美丽三台
 
第五期

 

 
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20136 3

 

 
 野火春风:中共三台党组织的创立和土地革命风潮
 
(三)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
 
三台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偏北,东与盐亭、梓潼交界,南与射洪、大英县相邻,西与中江县接壤,北与绵阳相连。地处涪江、嘉陵江上游的分水岭,剑门山支脉构成三台的主要地形,具有开展革命斗争的优越地理条件。
(一)此起彼伏的工农暴动
三台党组织成立后,围绕党中央“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开展活动。自1929年起,以抗捐、抗粮、抗债为中心,以发动游击战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目标,领导人民先后开展了柳池井市场管理费斗争、会龙反高利贷斗争、北区罢市罢工斗争、巧夺黄泥井盐场税款斗争、潼保路工人大罢工组织发动了塔子山暴动、柳池暴动等。1933年8月,中心县委根据省委配合川陕苏区斗争的指示,选择靠近川陕苏区的盐亭龙潭子山区开展游击活动,组建了游击队和“工农前卫团”,在20多个乡镇纵横20华里的龙潭山区,开展抗丁、抗捐、抗债、抗粮斗争。在三台工农暴动影响下,三台周边的盐亭、绵阳、罗江、中江会棚等地区相继爆发大规模工农暴动。各地群众反对征缴粮款,痛打征粮提款人员,销毁高利贷借据和租金契约,惩奸除霸,农民运动此起彼伏,波澜壮阔,使川西北的革命斗争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1934年11月,全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大规模革命斗争停止。
在风起云涌的土地革命风暴中,规模较大、影响深远的斗争主要有:
(1)柳池井市场管理费斗争。1929年12月,三台北路特支计划在柳池井袁家庵创办一所小学,作为党组织的活动据点。为了解决办学经费,发动师生和农协会员开展了夺取柳池井市场管理费的斗争。柳池井市场管理费收入权一直被该乡恶霸阮禹三独占,特支派张天汉、刘克谐于逢场天,带领师生和农协会员100余人,手持棍棒器械赶到市场,以鸣锣为号,一齐动手,将诸行斗秤等量器全部夺走。阮禹三随即派打手前往争夺,双方发生激烈械斗。事后,双方都到县政府告状。中共潼川特区立即发动全县文教界师生支持声援。县政府迫于众多师生的压力和筹措办学经费的合理要求,判定市场管理费收入全部归校方作为办学经费;阮禹三赔偿校方受伤者全部医药费和器物损失费。1930年2月,特支创办的爱智小学正式开学,在校教师和工友都是共产党员或涪波社员。这场斗争的胜利,不仅为北区党组织创建活动据点争取到了经费,而且打击了北区恶霸的气焰,锻炼了革命骨干,扩大了革命影响。
(2)北区罢市罢工斗争。三台北区盐场较多,有盐工约5000人,常年受到厂主残酷剥削。盐厂熬盐都用柴草作燃料,厂家为谋取暴利,以低价和大秤盘剥农民。1930年春,北区区委从关心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发动了提高草价和增加工人工资的斗争。首先由农会选出代表,成立“柴草斗争委员会”,向北区10多家盐厂提出统一秤具、提高草价的要求;接着派积极分子到柳池井、塔子山一带进行宣传动员。农民纷纷响应,不卖柴草给厂家。罢市月余,厂家只好答应条件。在柴草罢市的同时,区委指示各盐厂工会,向厂家提出增加工资和改善工作条件的要求。北区各盐厂工人在工会领导下,举行集体大罢工。厂家慑于工人威力,增加了工资,检修了盐井。北区广大农民、盐工取得了改善待遇的胜利。这场斗争,持续时间半个多月,数万农民和工人卷入罢市罢工浪潮,显示了党领导的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影响和推动了三台工农革命运动的深入发展。
(3)威震四方的塔子山暴动。1930年前后,北区的革命力量已由柳池乡袁家庵迅速发展到马康桥、塔子山等10多个乡,区委还掌握了有人枪40的柳池乡民团,开辟了革命斗争的大好形势。1930年7月潼川特区党员代表大会后,在省委和潼川特区多次催促下, 9月,区委制定了塔子山农民、盐工暴动计划,决定于春节期间,以塔子山为中心,发动武装暴动,先割断电线,破仓分粮,然后导向游击战争,逐步向盐亭方向扩大游击区,在三、盐交界边区建立红色政权。10月,行委在柳池、三合、会龙等地连续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并要求立即发动武装斗争。各地积极分子发动塔子山及周围的柳池、三合、会龙等场镇的铁匠,不分昼夜赶制大刀、长矛;赤卫队加紧修整火药枪,制造土炮;工会、农会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大张旗鼓、兴师动众的冒险活动很快被敌人察觉。11月20日,塔子山支部召开群众大会,宣布成立苏维埃,工农群众共300余人参加大会。开会不久,即被县保安大队包围,逮捕了区委工运委员汪觉如和工人积极分子杜正兴、陈云富等6人,当场搜出党的文件、传单、书籍11种70余件。塔子山暴动失败,北区区委由此遭到破坏。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对反动当局震动很大,客观上起到了组织群众,扩大党的影响的作用。
(4)黄泥井游击队的活动。1932年6月,北区黄泥井支部成立武工队,主要成员有苏河乡党组织负责人郭良武、黄泥井支部书记邓有联、团中心县委组织王化鹏、三台兵工厂党员黄竞成、黄泥井小学党员教师李昌廷,以及积极分子景茂志、赵次灵、张绍谦等。黄泥井游击队成立后,积极领导贫民破仓分粮,开展游击战。1932年12月上旬,为配合红军斗争,黄泥井支部决定从铲除29军的团总入手,以削弱军阀在防区内的统治。灵兴乡团总是29军在防区内树立的“模范团总”,游击队摸清情况后,安排狙击手埋伏在他家门外,趁其出门时将其击毙。 “模范团总”被枪杀的消息很快传遍全县,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灵兴除霸取得胜利后,黄泥井支部又决定夺取黄泥井盐税款,作为党组织的活动经费。12月16日深夜,王化鹏、郭良武挑选30余名积极分子,秘密潜入盐务所。他们抓住正在酣睡的税丁,缴了他们的枪械,把税丁和邓友联一起押出门外,捆绑在阶沿的木柱上。然后砸开办公室大门,撬开钱柜,砸烂箱柜和办公桌,制造土匪抢劫假象,乘夜迅速撤离。事后,盐场长多次派人调查未果,只好以“土匪抢劫”报29军备案。黄泥井巧夺盐税,受到省委的表扬,鼓舞了各地党组织和革命群众的士气。1933年2月,游击队主要领导成员郭良武被捕牺牲,游击队活动停止。
(5)震惊全川的柳池暴动。1932年8、9月间,四川省委、省军委先后派巡视员李少华、特派员黄天元到北区指导武装斗争的开展。区委制定了柳池暴动计划,决定于1933年春节前夕,在柳池、黄泥井一带同时发动农民暴动,然后导向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具体安排是:1933年1月17日至23日,先在柳池乡场镇宣传3天,从领导群众反对催粮催款、组织群众哄闹,到领导群众包围团保、夺取枪支武装自己、打击土豪劣绅,最后发动游击战争,在三、绵交界处建立游击区。1月23日,柳池乡团总强征29军预征3年的粮款,并扣押交不出粮款的群众30多人,激起群众强烈不满。北区区委书记张天汉、省委巡视员李少华、省军委特派员黄天元趁机组织张家湾、胡家沟八九百农民,携带刀、矛、锄、棍赶到柳池街上游行示威,哄闹乡政府,包围关押农民的地点,围堵征粮委员和团总,高呼 “打倒土豪劣绅!”“不准预征粮钱!”“不准关押农民!”。慑于群众威力,柳池团总和催粮委员释放了被扣押农民,承认缓征粮款。抗粮斗争取得胜利。但是,柳池农民的暴力行动,引起当局注意。26日,县保安大队秘密潜入北区,兵分两路包围了暴动据点张家湾和石缸湾,逮捕了李少华、黄天元、张天汉、胡继瑗、王光临。当他们被押解至高埝坎时,化装成赶场的400多名农民积极分子,手持扁担、锄棍、鸟枪,准备拦劫张天汉等同志脱险。张天汉知道敌强我弱,战斗时牺牲很大,故再三示意,不准动手。数百名农民强压满腔怒火,含泪看着军警把张天汉等人押走。在狱中,敌人用尽酷刑,却一无所获。3月1日,张天汉、李少华、黄天元、王光临牺牲于三台县城西牛头山下。5月26日,胡继瑗牺牲于三台县南桥上。柳池暴动的另一个据点在苏河乡、黄泥井一带,党组织在那里建立了一定规模的农民协会,还争取到了云同保安队和转龙桥将保长的30支枪。柳池事发后,暴动暂停。2月17日,该据点负责人郭良武在苏河场被捕,9月4日被杀害。
北区革命风暴如野火春风,柳池暴动失败后,1933年2月,北区党团组织迅速恢复重建,继续领导群众开展游击战。10月,区委在会龙场严家坪、土地嘴一带组织党员、群众50余人,到塔子山盐灶户夺取枪支,区委书记王化鹏,委员李天锡、李学余,团区委书记李学初不幸被捕。4人被关押期间,中心县委书记汪克明曾两次去看望他们,王化鹏向他交代了北区地下党的组织关系,并表示他们绝不叛党、已经作好随时为党献身的准备。12月13日,4人在饱受敌人酷刑后被杀害。在王化鹏等人被捕后不久,北区区委于1933年11月第三次重建,区委带领群众,为实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目标继续奋斗。1934年11月,三台党组织遭到破坏,北区革命斗争转入低潮。
(二)支援苏区的情报工作和反战宣传 
1932年12月红军入川后,因三台与川陕苏区毗邻,成为29军“缴赤”的前沿基地。三台中心县委认真贯彻省委“创建川西北苏区、组织革命兵变、配合红军”的指示,积极开展军事情报工作和反战宣传1933年1月,成立29军特别军事小组,小组负责人袁奉樵,系军部机要秘书长;小组成员有军部经理处上尉科员袁信可,田颂尧随从副官田崇章,军部监印书记官卿鑫,军部机要员邹允御。军事小组潜伏在敌军心脏,利用各自的职务身份,搜集了29军内部番号、编制、武器配备、通讯联络信号、武器储备、兵源补充能力、指挥员的更换及田军内部矛盾、进攻苏区的作战计划和军事部署等大量重要军事情报。这些情报通过专门的情报站转送到川陕根据地作军事实施方案的依据。军事小组提供的内部情报使党和红军对29军的情况了如指掌,这是田颂尧围攻红军节节失败,后被蒋介石撤职的重要原因之一。军事小组除探军事情报外,还积极开展反战宣传。通过训练士兵,发现积极分子,成立 “红军之友社”,宣传红军抗日救国思想。1933年,罗定中担任29军军部参谋,他结交下级军官,秘密策动军官在前线哗变起义,动员起义士兵参加红军。党在军队中的宣传,使许多下级军官、士兵不愿和红军打仗。是年10月至1934年5月,小组成员先后涉嫌被捕,小组活动停止。
反战宣传同时也成为各地方党组织的中心工作。193212月31日,三台党、团中心县委发布《为工农红军占领通南巴告农民书》,号召工农士兵组织兵变,拥护红军,支援苏区,并派刘仰高等党员渗入盐亭各团防和保安队中,以便收集情报,伺机策动兵变。1933年2月,中心县委派胡曼石到盐亭策划县保安大队兵变,计划成立“川北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并建立前敌委员会。4、5月份,29军驻盐部队一机枪连被派去进攻川陕苏区,刘仰高伺机说服这个连长,当部队在前线刚与红军接触,全连立即哗变,放下武器逃散。卓有成效的情报工作和军运工作,有力支援了苏区
(三)红色交通线的建立  
1933年初,四川省军委建立了从成都经三台、盐亭等5县至苏区的交通线。交通线沿线设9个联络站,其中由三台中心县委领导的有4个:城关联络站、东门外李辉家联络站、秋林驿 “成恒药室”联络站、“恒丰泰”绸缎铺联络站(现盐亭县境内)。交通线除传送军事情报和中央、省委、红四方面军、川陕省委相互往来的函件外,还向红军和川陕省委输送了大批干部、战士以及根据地急需的一些物资。1933年8月,全国总工会宣传部长、海员工会党团书记廖承志(化名何柳华)、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和中央总交通王志齐等同志,奉命去川陕达苏区,就是经这条交通线成功到达的。从1933年到1934年,先后从这条交通线进入川陕苏区的干部、党团员和群众共约200多人除此之外,四川省委还开辟了由成都经三台芦溪(在芦溪设立兵站,由省委特派员夏育群负责,专门接待省委与川陕根据地之间往来的同志,护送工农群众去川陕苏区)至盐亭,到苍溪,再渡东河进入根据地的秘密交通线,许多进步青年都是通过这条交通线进入川陕苏区,走上了革命道路。四川省委开辟的两条途径三台的红色秘密交通线,沟通了省委、中共中央、三台、遂宁、阆南中心县委与川陕苏区的相互联系,解决了四川地下党向川陕革命根据地传递情报和输送人员的问题,壮大了红军,粉碎了敌人对苏区的封锁,有力支援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