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天气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庆建党95周年 > 三台党史

【三台党史】野火春风:中共三台党组织的创立和土地革命风潮(二)

  
学习地方党史 圆梦美丽三台
 
第四期

 

 
中共三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                     20136 3

 

 
 野火春风:中共三台党组织的创立和土地革命风潮
 
(二)农会、工会和进步群众组织的建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四川各级地下党组织秘密发行和订阅了很多革命刊物指导革命运动的开展。1928年,三台地下党组织按照湖南、湖北等地的经验,遵照省委“发动各地农民斗争,进而发展农民的武装斗争”的精神,在三台北区、南路等地开展工农运动,工会、农会和各种进步组织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农民协会和工会的建立和发展: 1928年,在龙绵师校读书的邹风平利用寒暑假,在家乡三台北区做农运工作,在农村建立了3个农民据点。1929年中共三台北路特支成立后,以党、团支部为领导力量,以党团员和涪波社员为骨干,遵照党的“在农村,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指示,开始积极组建农会、工会。在邹风平、赵利群、张天汉等人的组织发动下,农民协会在会龙、芦溪一带很快建立起来,并在柳池马康桥、塔子山、毛家沟盐厂建立了工会。到1930年7月,北区各乡普遍建立起农会,有组织的农民达到2000余人,赤卫队员100余人;北路、东路10余家盐厂建立了工会,会员300余人,革命力量遍及10余乡。各地农民协会,根据外地经验和省委规定制订了章程,凡是贫苦农民,愿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参加革命的,都可以参加。农会宗旨是:反对官绅财主,抵制苛捐杂税,扩大农会组织,争取贫苦农民多数,团结革命力量、迎接红军。农会的组织原则是:凡组织上3人时,就成立1个农会小组,选出1人当组长。农会的组织纪律是:实行单向关系,小组之间不发生横的关系,只有纵的关系。由农会主席直接领导,传达指示和命令,人人严守秘密。除在农村建立农民协会外,还成立了农民互助组,发动农民在经济上互相帮助。在农会领导下,农民团结紧密,一家有事,大家帮助,一呼百应。
1930年11月塔子山暴动失败后,农会、工会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工农运动处于低潮。1931年5月张天汉回北区整理旧有群众组织,很快恢复各地农会,仅柳池井有组织的农民就达900余人,同时重建了赤色工会。1932年,柳池、三合、会龙、苏河、刘营等乡的农会会员达到1000余人,使北区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浓厚的革命氛围,并逐步形成了以塔山镇宝林寺(张天汉住处)为中心、纵横四五十里的“赤区”。1933年北区党组织再次遭到破坏,大多农会组织解体。到1934年4月,北区仅存9个农会,会员300余人;工会2个(毛家沟、柳池),会员40余人;1个雇农小组。此外,下新桥有1个农会,会员60余人;西区有农会会员70余人;刘家营有会员100余人;古井有会员50余人,芦溪有几个零星会员。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930年7月潼川特区党员代表会议后,为迅速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三台北区区委从8月份起,先后在塔子山、凤池庙、会龙场、马康桥、史家坝、葫芦溪、柳池井、三合场等农民协会的基础上建立了8个苏维埃政权,辖农协会(村级苏维埃政权)30余个。同年11月塔子山暴动失败后,各级苏维埃停止活动。1931年5月,在三台中心县委领导下,北区各地党组织恢复重建,在柳池、芦溪、会龙、秋林、刘营等地先后建立了张家沟、石缸湾、土地嘴、草鞋沟、毛家沟、廖家沟、严家坪、中峰寺、老马渠、拦河堰、柏树垭等村级苏维埃政权16个。1933年1月柳池暴动失败后,苏维埃政权遭到破坏,有的解体,有的暂停活动。1933年2月,省委提出“建立川东北苏维埃”的目标,并加派力量到三台指导。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镇压,到1934年5月,县内仅有10个村级苏维埃政权,其中北区9个,南路1个。
进步社团和群众组织的建立: 自1927年邹风平等人在三台北路地区建立“涪波社”后,1928年夏, 阮超杰、蒋昌俊、陶华林、邹雨亭等在家乡(南路)发展了一批农民积极分子,建立了“涪波社”。同年8月,省委调太和镇特支书记张绵祜到三台工作,以国民党县党部特派员身份为掩护,他利用兼任潼高中三民主义课的有利条件,向师生传播革命思想,建立进步社团“赤潮社”。此后,城区先后建立赤卫社、读书会、学联、梅花社、榴花社、激流社、学术研究会、红军之友社、苏红之友社、太阳社等进步社团。社团组织和成员广泛分布在国民党29军、各中小学校、县图书馆、书店、商店、县监狱等单位。在农村,建立了农民之友社、妇女天脚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1927年至1934年,全县先后建立进步社团和群众组织30多个。其中毛家沟有20多个儿童团,张家湾有1个少先队,史家坝有儿童团员80多人。
工会、农会和进步群众组织在三台的兴起和发展,为党团组织的发展准备了人才,为党领导掀起土地革命运动积蓄了力量。从1929年起,以抗捐、抗粮、抗债为中心、以发动游击战建立苏维埃政权为目标的工农暴动风起云涌,革命火种迅速在三台大地点燃。